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作文> 【湿地淮语】《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一次共生写作的教学尝试》课堂实录
  • 【湿地淮语】《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一次共生写作的教学尝试》课堂实录
  • 2023-05-10 14:56:27

  • 编者案:

    2016年5月,201712月,黄厚江老师两次亲临凤台四中,示范作文教学、开展作文教学讲座,带给我们“共生教学”的理念。黄厚江老师把“共生教学”核心纲领概说为:“用阅读教阅读,用写作教写作,在阅读中教阅读,在写作中教写作。”

    2017年3月,我校成立了“共生教学工作坊”,阅读黄老师的著作、撰写读书笔记、积极进行“共生写作”教学的尝试,本期就是工作坊成员黄秀梅老师在阅读黄老师《作文的味道》后,运用黄老师的某节共生作文的思路,重新选取素材,进行的一次“共生写作”教学的尝试。


    《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一次共生写作的教学尝试》课堂实录

     

    文\黄秀梅

     

    师:今天我来给大家上一节作文课。在上作文课之前,我先请大家欣赏一段精彩的小说片段。我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这篇文字。

     

    (出示PPT,一生读)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师:大家来分析一下这段文字,它是一种什么写法?

     

    生: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师:是的,这里有多种的描写方法,如果我们用一个稍微大一点的词来概括的话,这其实就是一种什么写法呢?

     

    生:细节描写。

     

    师:通过这段细节描写,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吝啬的形象。

     

    师:极其吝啬。即使就要咽气死了,他还舍不得多费家里的一点点灯油。大家除了能够感受到严监生这样一个极其吝啬的形象之外,能不能体会到作者写这个人物的用意是什么?

     

    生:批评,批评了社会上一些吝啬的人。

    生:我认为应该是批判了。

     

    生:我认为是在讽刺。

     

    师:作者就是在讽刺批判这样吝啬的人。这篇文章出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就是一部讽刺小说,本文则是讽刺了严监生这样极其吝啬的人。下面我们来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

     

    (出示PPT)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体描绘,或是对事物发展中某一细微事实(事态)的形象描写。



    细节描写在我们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很多,最常见的就是人物的细节描写。你们说人物的细节描写大概有外貌、动作、心理、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

     

    一篇文章,我们要进行细节描写,应该怎么选择细节呢?

     

     

    生:抓住人物的特点。

     

    师:抓住人物的特点,就是抓住最具特色的东西来加以描写,对吗?我们来看看刚读的那一段小说,它让我们知道细节描写可以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之外,还可以有何作用?

     

    生:可以体现文章的主题

     

    师:通过细节描写,可以让读者自然地感受到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作者可以通过细节描写来烘托文章的主题思想。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细节描写要怎么样选择?

     

    生:抓住文章的主题。

     

    师:哪些内容应该在文章当中加以细节呈现,第一,在人物的形象表现方面怎样的内容要抓住?

     

    生:体现人物特点的。

     

    师:体现人物特点的细节要抓住。那另外呢?(学生沉默)刚才我们才说的呀。

     

    生: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

     

    师:是呀,那些能够凸显文章主题的细节也要把它抓住。这就是我们在动笔之前确定细节时需要考虑的方面。

     

    (展示PPT

    要抓取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的,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揭示主题思想的细节,加以描绘。



    师:细节描写是记叙文中必须要呈现的环节,一篇文章因为有了细节描写,它才能深入人心,感染读者。反之,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细节描写,就会像记流水账一样,也就缺失了美感。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练一练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

    老师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假乞丐》,这篇文章里边,有不少的细节呈现。今天我们不妨也借着这个题目来进行一次记叙文细节描写的创作。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PPT上的部分内容:市场里我经常看见一个乞丐……

    假乞丐他是什么样的?

     

    生:虚伪的。

     

    师:是假的对吧?但是你能一眼看出它是假的吗?

    生:不能。

     

    师:所以我们在第一段里要描写这个乞丐的形象,就要把他写成一个真乞丐的模样。后面的文字我没有流露出来,这里需要你们来补充内容,完善细节。你们也见过乞丐吧?我这里编配的这张图,不是原文里的那个乞丐形象,你们也可以描写曾经见到的或者想象到的乞丐形象。这是一个怎样的乞丐呢?同学们动笔写写看。

    ……

     

    师:我看同学们已经写了不少了,其他还没有写完的,请抓紧写完。请这位同学来读读他写的内容。

     

    生:一只衣衫褴褛的乞丐躺在那里。身上脏兮兮的,一只裤腿还烂了,头发凌乱,表情十分痛苦。他的一只手是蜷着的,握成一个拳头,对着他面前那个盆,仿佛在告诉我们:我很可怜,请施舍给我一些钱吧。

     

    师:这位同学刚刚写的内容大家都应该听到了。首先作为同桌,从你的表情当中我发现了你好像是捕捉到他这段描写中的一个很明显的问题。请你来给大家说说。

     

    生:他说了,是一“只”乞丐。

     

    师:量词的使用有没有问题?

     

    学生:有。

     

    师:不能用“只”来衡量的吗?

    生:不能。

     

    师:是不可以的。可以换一个什么词来表达呢?

     

    生:一个。

    生:一位。

     

    师:用“一个”来形容可以,用“一位”来形容也可以,“一位”比“一个”更加书面化一些。其实这里用“衣衫褴褛”来形容乞丐的衣着,这个词有点大而化之,它呈现的效果还是比较模糊的。我们其实可以再写具体一点,把乞丐的衣着特征描绘出来,这样的话,这个乞丐的特征就会更加的鲜明,能够让我们具体感受到他非常可怜的样子。

     

    刚刚这位同学所描绘的形象,很像老师在PPT上出示的图片里的样子。他在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的时候,除了对人物本身实物进行描绘之外,还运用了一种手法,我把这句读给大家听:他的一只手是蜷着的,蜷成一只拳头,对着他前面的那个盆,仿佛是在告诉我们,我很可怜,请施舍给我一些钱吧。这是什么手法?

     

    生:联想。

     

     

    师:适当的联想让我们不由得心生怜悯。从这位同学的习作中,我们可以收获到一种细节描写的方法,那就是----联想(学生齐答)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展示刚刚写的内容?

     

    生:市场里经常看见一个乞丐,他的形象实在不忍直视,凌乱的头发就像秋日里的枯草。风一刮,他那被头发盖住的大片脸露了出来,上面有着密密麻麻的伤疤,好像被大火烧过一样,他赶紧捂住那用来乞讨的碗,生怕里面的钱被风刮走了。

     

    师:这位同学的写作,除了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对乞丐进行了实物性的描写之外,也加入了联想,他还用到了一种修辞手法。

     

    生: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进行联想,丰富他的形象;运用修辞,使他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

    接下来我们看看,原文中的乞丐是什么样子的呢?

     

    (展示PPT)

    他坐在轮椅上,腰部以下覆盖一块脏污的毛巾,上半身歪斜,松软地瘫在椅子上,表情哀伤而茫然。

    他那哀伤茫然的表情最令人伤痛,因此有许多人布施给他。

     

    作者在写他见到的乞丐时,除了使用外貌描写,而且还使用到了什么描写。

    生:神态描写。

     

    师:是神态描写,哀伤而茫然的表情。刚才我们同学在进行细节描写的过程当中,也使用到神态描写的,请举手。(部分学生举手)你们是怎么描写的?

     

    生:那眼神可怜巴巴地看着你,好像灾区的孩子一样。

     

    生:他总是用渴求的眼光盯着路上的行人。

     

    师:你们都抓住了人物的眼睛。原文里表情哀伤而茫然,这种表情也是从哪里传达出来的?

     

    生:眼神。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般眼神里流露出可怜的样子,会让我们更加心生不忍。

    这是作者看到的一个乞丐,他特别的可怜很多人都会给他布施,包括作者。可是这个故事,不是我们一开始想象的那么简单,它还有其他的曲折在里头,我们看接下来事件是怎么发展的。


    (ppt展示)

    今天中午,我穿过市场,看见一个眼熟的人站在西瓜摊旁吃便当,和卖西瓜的人有说有笑。我心里一惊:这个人怎么长得如此面熟,难道会是我的朋友?

    我不敢确定,又走回去,站在屋檐下看他,并搜寻记忆。

    呀!原来是坐在轮椅上的那个乞丐!

     

    师:“呀,原来是坐在轮椅上的那个乞丐”,是感叹句,表达了作者见到假乞丐是时内心的----

     

    生:惊讶(学生齐答。)

     

    师:作者本来以为他很落魄,很可怜,但现在却是谈笑风生,悠闲自在地坐在这里。这实在让人意外。然而作者又怎么能确定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之前的那个乞丐呢?

     

    生:长得像

     

    师:可是现实生活中就是有些人长的很像所以只说长的像还是让人难以信服在这里,我们需要补充什么内容,才能更好地说明这人就是之前的那个乞丐?

    学生:再进行一处特别之处的细节描写。


     

    师:是的,我们需要在这个感叹句的后面,加入一处细节描写。需要加入一个什么样的细节描写才好合理的说明这个人就是之前的那个乞丐呢?

     

    生:写一写他外貌上的显著特征。

     

    师:比如他脸上有一颗明显的痣?

     

    生:满脸雀斑。

    生:脸上的疤痕。

     

    师:我们合理地去想象一下,我刚刚说过了,长得相似的人还真有,很多模仿秀的节目里,那些模仿者往往是外貌长得比较像,然后再去模仿他。所以你要说两个人长得很像,就说明是那一个人,还是让人觉得理由有些牵强。我们还可以再从其他地方来证明他就是那个乞丐吗?

     

    生:有可能是乞丐做的某些事,使作者记住了他。

    生:他又去要钱了。

    生:通过他的言行举止。

    生:描写他身上遗留的臭味。(其他学生笑)

     

    师:如果是身上还留有臭味,那也是真的太敬业了,连改头换面之后,身上的臭味还保留着。你们都笑了,是有什么想法吗?想一想,是身上遗留的臭味更具有说服力呢,还是遗留了什么能有更好的说服力呢?

     

    生:身边还留着那个用来乞讨的碗。

     

    师:他的乞讨道具还在,他还会再用呢。把乞讨道具这个细节加入到文章当中,可以吗?(很多学生点头。)那同学们就按照你们之前写的乞丐形象,完善一个细节,用来说明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之前的那个乞丐。

    ……

     

    师:之前这位同学在说的时候,我觉得他说的内容特别得大家的心,我也想请他来给大家读一读他刚才所写的内容。

     

    生:呀,原来是坐在轮椅上那个乞丐!他坐在凳子上在,嘴笑着得咧着,在他的脚旁边,有着用来乞讨的碗。也不知他的轮椅哪去了,脚上依然穿着那双破破烂烂的鞋。

     

    师:你呈现的是个没有完全卸妆的假乞丐,从他身上残留的一些痕迹和他乞讨所用的碗,可以看出,他就是之前的那个乞丐。有可信之处。

     

    生:呀,原来是坐在轮椅上的那个乞丐!你瞧,他手上拎了一个假发和那个乞讨使用的小盆,以及他脚上的污痕和那脚踝处无法抹去的疤痕,我相信他就是那个乞丐。

     

    师:你是抓住了他身上的显著特征,还有他乞讨时所用的道具,这两点都足以体现着他就是之前的那个乞丐,挺好。

     

    生:他那用来装钱的碗放在桌子上,那碗里分明放着,我刚才布施给他的五元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十分显眼。

     

    师:显得十分刺眼,我给你改了一个词,将“显眼”改成“刺眼”,这两个词的感情色彩是否一样?哪个更能流露出作者在意识到自己被骗后的心理活动?

     

    生:不一样,“刺眼”这个词更能够传达出“我”在意识到自己被骗后的非常不舒服的心理活动。

     

    师:我们来看一看原文的作者是怎么写的

    大家请看PPT


    他原来是可以站着走路,他原来可以吃便当,他原来可以高声谈笑,他原来是假的!接着我又看见他破旧的轮椅和毛巾被弃置在西瓜摊旁,证明了我的所见。这一惊非同小可,使我整个下午心绪不宁,好像被好朋友欺骗一样。

     

    师:这里作者除了对乞丐身边的事物进行描写之外,还有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表露出作者在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一个假乞丐时,内心的震惊,甚至有些生气的心情。

    文章到这里,假乞丐的形象就完全凸显了出来。作者把这样的人物形象呈现在作品里面,有何用意?想一想,文章要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才比较合理呢?

     

    生:讽刺,讽刺了社会上那些很虚伪的人。


     

    师:也可以说批判了,批判了有些人肆意的利用了人们的善良,透支了人们的善意,这其实是不道德的,对不对?通常一个标题下的主题不是只能从一个方面去提炼,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获得的体验自然也不相同。你们作为一个正直的少年,在看到假乞丐这样的事情,当然就会感觉到气愤,所以就要批评、讽刺。那就用你们的笔把自己的这种心情描述出来,顺便揭示出你想表达的文章主题。

    ……

     

    师:很多同学好像都已经写好了,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位同学写的内容。请你读给大家听。

     

    生:这不禁让我大吃一惊!为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骗取别人的善良,来换取自己的享乐,我始终想不明白。

     

    师:这个结尾可以生成一个什么样的文章主旨呢?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生:就是不理解这种行为。

     

    师:两个“为什么”的连续发问,其实就是对这种行为的一种不满和否定。这里的心理描写就是在道出自己的真实心声。

     

    生:这让我目瞪口呆,他就这样将我们施舍的爱心当作欺骗的筹码。这种不道德的人,肆意玩弄别人对他施舍的爱心,着实让人火冒三丈。

     

    师:不道德的人。这是一段心理描写,文章直言这种人是不道德的,看来你真的对这样的人和事感到非常的生气,这是在指责。我们在写文章时,应该让我们的语言更加客观一点,将事实呈现在读者的眼前,由读者来对这种现象给出评价就可以了。作者其实是不宜使用明显犀利的词汇的,过于犀利的词汇往往会消弱文章的美感。

     

    生:我真的有些惶恐:我害怕每一个乞丐都会像他一样,像他一样的利用人们的善良感情,骗取人们的钱财,然后高声谈笑,更害怕再次发现他们的虚假。

    师:刚刚这位同学的主题表达跟前面同学的主题思想基本是一样的,都是在表达对这种人的行为的一种不满和批评,但是他的语言表达跟之前同学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生:后面这段文字语言比较的委婉。

     

    师:两段文字都是对假乞丐这样的人给予了批评,后一篇的语言稍微委婉和客观一点,能让读者自然地去感悟这种形象,引发更多的思考。这段心理描写,不仅表达了对于假乞丐的不满,而且还有一种社会意识,担心社会风气不要变坏了,文章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文章美不美,是来自于读者阅读时内心的感受,所以我们在写作过程当中,要把自己内心的情绪融入到客观的语言当中,在细节描写里呈现出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去感染和影响到读者,通过生动丰富的细节描写与读者达到心灵相通的境界。下面我们来看看,原文里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展示PPT)

    一直到夜里,我的心才平静下来,因为我想到一个好好的青年,要整天歪斜,伪装瘫痪,是多么辛苦的事,而且他哀伤茫然的表情表演得多么传神,胜过一般的演员。

    他不是乞丐,他是街头艺人,他表演瘫痪、哀伤与茫然,我看了感动,自然就赏钱了,还有什么可懊恼的!

     

    师:作者的世界观跟我们学生的世界观有着明显的差别。作者是一位台湾人,台湾的人多信奉,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心中怀有极大的宽容。因此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作者并没有像我们那样感受到极大的愤慨,而是以一种宽容心态去看待。假乞丐的把戏就是一场精彩的街头表演,作者只是在欣赏街头表演,然后给出合理的打赏。这样来想的话,还有什么可恼的呢?

     

    师:今天我们主要是训练了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加的生动自然,富有深度。缺少了细节描写的文章就似记流水账,也就缺乏了美感。细节描写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文章的主题思想,它也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表达情感的必要途径。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当中,细节描写是值得我们不断的尝试和训练下去。

    课下你们可以把课上训练的细节描写片段整理成文。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黄秀梅,湿地栖居者,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第四中学语文教师。热爱语 文,痴心耕耘于语文这方田地。提倡轻松活学语文,希望自己能够在教学上影响学生真心爱上语文。 


     淮语编辑部:

    策划:湿地淮语编辑部@语文湿地
    团队:魏萍 胡明坤 朱莉 李永梅 程蓉 施敏
    顾问:彭光品
    主编:张娟
    编辑\制作: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