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作文> 议论文初步:议论文段的初步构建
  • 议论文初步:议论文段的初步构建
  • 2023-05-10 14:56:27

  • 高中阶段,议论文训练是重点。高一下半段,一般就可以进入议论文写作了。那我们怎么循序渐进呢?我认为第一步,是懂得一个小文段的构建。


    自去年以来,一直让学生在读《论语》,这是北京高考必读的十二部名著之一。除了日常考察之外,《论语》还可以怎么利用怎么落实,也是一个问题。


    所以,我将《论语》阅读和议论文写作做一点结合,让学生写了一次议论小段。收上来阅过之后,选出有代表性的三个小段,进行了修改。先呈现、解读如下,以资有需要的读者参照。


    文段一:

    原文: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意思是: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原稿:“世上没有后悔药”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向前看”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则告诉我不要因过去的事情而烦恼,应重视当下。


    本段的问题是只有简单分析和结论。从议论文说服人的角度讲,“摆事实,讲道理”最有效。如果只有分析,而且是简单分析,说服力就会较弱。


    修改稿:“世上没有后悔药”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向前看”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中考体育没拿40分,满心懊丧,耽误了另外540分的复习;期中考砸了,沉浸于悲伤而忘记好好听讲评;一次失恋,就觉得世界崩塌,完全忽略周围关怀的目光……遭遇痛苦和不幸,在短暂的沉沦之后,请理智下来,告诉自己:不要因过去的事情而烦恼,把目光放长远,未来的世界,依然有灿烂的阳光。


    修改之后,有了基本的事实陈述,都是顺着“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写出,因此也都是“反例”。但在反例中,也都讲清了“不向前看”的坏处,说服力得到了强化。语言表达上,也注意了文从字顺和画面感。“关怀的目光”和“灿烂的阳光”就属于形象化的表达。



    文段二:

    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意思是: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原稿:我们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中都要择邻而处。选择合适的人当朋友,选择作风良好的人交朋友。要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什么样的人对自身是有好处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仁德的人在一起也会变得有仁德,用其他人来约束、匡正自己的品性。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本段与文段一一样的问题是没有“摆事实”,但论述较为充分,还知道引用名言。只是最后一句收束到“学习环境”上,将全段立意窄化了。这是新的毛病。也是语言没受思维控制的体现。


    修改稿:这句谈的是环境的重要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真正能摆脱环境影响出淤泥而不染的是少数。因此,为约束自己,匡正自己,提升自己,我们需要选择品性好一些的群体。为什么不断会有同一个宿舍的大学生集体考研成功的新闻,为什么北大平均每年都有20名保安考上大学,而江西省石溪村则几乎全村都在做电话诈骗的买卖,最后被一锅端。这些,都是环境影响人的铁证。里仁为美,诚哉斯言!


    修改之后的文段,开篇亮明观点,紧接着阐述,说明最终目标是为了“提升自己”。之后用三个实例,来证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客观事实。最后一句话收束全段。这是最完整的一个议论结构。


    与文段一的修改稿相比,本段三个实例内部还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正反对比关系:两个正例,一个反例。这算是一个变体,值得学习借鉴。


    材料上的另一个差异是,文段一是生活材料,社会现象,材料二则相对指名道姓,信息指向明确一点。有同学总对用什么材料有顾虑,其实没有关系,只要能证明观点的人、事、现象,都可以做论据。


    还有一个语言逻辑顺序的小问题:“约束自己,匡正自己,提升自己”,三个分局的前后顺序并不能调换,这里约束是起点,匡正是过程,提升是最终的目标。


    议论文写作,语言的指向性、逻辑性,都特别重要。


    文段三:

    原文: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意思是:古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是因为他们以说出来做不到为耻。


    原稿:这句话告诉我谨慎说话,言出必行。不要随便夸下海口,炫耀自己。在这一方面,先生就做到了极致。说了一定会去做,做了不一定会说。


    本段文字有运用例子来证明的意识,但完成度几乎为零。什么意思?如果你举的例子,可以直接换名字而不影响语意表达,就说明这个例子与观点的相关性很弱,并没有足够的事实或细节作支撑。比如我们把换成司马迁:“在这一方面,史圣司马迁就做到了极致。说了一定会去做,做了不一定会说。:“在这一方面,。说了一定会去做,做了不一定会说。”是不是都可以?其实这完全不可以!等于什么都没有证明。所以,你必须写清楚,先生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如何做到“言出必行”的。


    修改稿:所谓“行胜于言”,行动是最有力的表达。而你“言”了却做不到,那当然是很丢脸的事。能做到,就是行动的巨人。在实干这一点上,先生就是楷模。“何妨一下楼主人”这一雅号,就是明证。而实干家先生一旦开口,就是那次震撼人心的“最后一次讲演”。说得出,做得到,这就是务实行动的巨人,这就是行胜于言的典范,这就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表率!总之请谨记:自己说出的话,自己是要负责任的。


    修改之后,增加了先生怎么做、又说了什么的事实,明确指向“行动是最有力的表达”。本段与前两段在“摆事实”上的差异是,只用了一个材料,而前两段用了多则材料。从议论文写作角度讲,两种方式都没有问题。


    从整体角度看,本段也是先亮明观点,再摆事实讲道理,最后重申观点


    但摆事实讲道理这一部分三段都不一样。第一段是先摆事实,再讲道理;第二段是先讲道理,再摆事实;第三段是夹叙夹议,叙议结合。这些在日常写作中都可以自由运用。


    三则材料,优缺点明显;修改后的材料各有所指,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以上就是我的一次小操作,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部分往期文章:

    思考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

    议论文写作训练中的“道”与“术”

    书面语训练:从牙牙学语到出口成章

    说说语言套子:把坏事变成好事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

    有鱼感谢您的关注


    苹果手机识别上图二维码

    可以直接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