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作文> 议论文阅读
  • 议论文阅读
  • 2023-05-10 14:56:27
  • 议论文阅读

    1.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注重以理服人。
    2.议论文的分类
    按论证方式,议论文可以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类。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论点的论证方式,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就是以立论为主;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论点的论证方式,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是一篇驳论文。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①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3.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
    ①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持的见解、主张和看法。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②论点与论题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定义

    构成

    举例

    《谈骨气》

    《创新不言败》

    论点

    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和主张

    完整的判断句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创新不言败

    论题

    作者要议论的问题

    词语或

    短语

    骨气

    创新与失败

    ③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分论点一般在各段的段首(多运用排比句式),是对中心论点的补充和说明。各分论点之间在结构上一般是并列关系;在内容上可以是并列,也可以是递进关系。
    ④论点出现的位置:

    a.文章的标题,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b.文章的开头,如《敬业与乐业》的开头便指出“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论点;

    c.文章的结尾,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尾得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一观点;

    d.文章的中间,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驳倒对方观点后,在文章中间提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

    e.没有明确论点,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需要自己概括。
    (2)论据。
    ①论据是证明、支撑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的材料,即证明论点的事实或道理。
    ②论据类型:论据一般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a.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确凿的数据数字;d.亲身经历、感受;等等。
    道理论据包括: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③使用论据的要求:a.确凿性;b.典型性;c.论据与论点的统一。
    (3)论证。
    ①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是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②常用的论证方法。
    a.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分析举例论证的作用时,首先应明确作者列举了一个什么典型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作者列举了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
    b.道理论证——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分析道理论证的作用时,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c.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这种论证方法,可以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如《谈读书》中,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一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
    d.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或论据进行比较,在对比中证明论点。如《谈读书》中,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错误偏向。分析对比论证法的作用,需要先分辨文中用什么和什么作对比,再分析这样对比是为了证明什么论点,最后把握对比论证法的特殊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使人印象深刻。
    4.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是作者思路的体现。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引论——文章的开头部分,常用来提出文章的论点或提出问题。
    本论——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是运用论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来证明论点。
    结论——文章的结尾部分,或得出结论(摆明论点),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有时也提出希望或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主次、强弱之分。或是分论点之间的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论据,从不同角度、层次论证同一观点。
    (2)对照式。通过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往往一方面用墨较多,作为论证重点;而另一方面用墨较少,只作陪衬。
    (3)层进式。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进逼,各层次之间的先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调换。这种结构模式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般顺序,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4)总分式。文章内容有总说和分说的关系,中心论点在各层次之间的分论点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
    5.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准确性、概括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等特点。
    (1)准确性。议论文需要通过明确的概念、准确的判断和严密的推理来讲道理,语言表达必须准确无误。
    (2)概括性。议论文把讲清抽象的道理作为它的终极目的,即便列举事例,也要以理服人,以理取胜。事例必须有概括性,这就要求语言高度简练。
    (3)鲜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章所表述的观点十分明确,富有说服力;二是文章所表达的感情爱憎分明,富有感染力。
    (4)生动性。议论文的生动性不在于细致入微的描写,而在于简洁明快的勾画。借助歇后语、俗语、方言和各种修辞手法等,也会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考点一 品味议论文的语言
    【方法指导】
      议论文阅读对语言的考查主要有两类,一是考查对重要词语、句子的含意及其作用的理解,二是考查对议论文的语言特点的品味。其中以第一种考查形式更为常见。
    一、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意及其作用
      一般来说,“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词语、句子的含意,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理解词语的含意。

    ①考虑是否有指代意义;

    ②从修辞角度,考虑其是否有比喻义等;

    ③结合议论文语言特征,体会用词严密、准确的特点。

    2.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

    看句子是否揭示了中心论点,是否具有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是否为表结论的语句,是否具有突出强调某种观点的作用等。

    考点二 分析、概括和补写论据
    【方法指导】
      议论文阅读对论据的常见考查类型及答题技巧如下。
    1.分析选择论据。论据的作用是充分证明论点,答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论据证明的是中心论点还是分论点。题目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哪个观点,而非全文的中心论点。
    2.概括事实论据。叙事的内容大都具备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要素,只要抓住这些要素,再加以组合和完善,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如本题答案:“我”(人物)+少年时(时间)+偷读《约翰·克利斯朵夫》(事件)+深受感动(结果)。
    3.准确补写论据。首先,要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其次,要紧扣中心论点,注意格式;最后,要注意论据的真实性、典型性和不重复性。(1)补写事实论据:人物(谁)+故事梗概(怎么做+结果怎么样)。也可仿照原文的事例格式来写。(2)补写道理论据:一般直接引用即可,最好选择众所周知的名人名言、格言、俗语等。
    【答题模板】
    题型1:根据论点分析论据。
    模板1:该事例充分体现了……观点,因为……
    题型2:第×段运用了什么论据?作用是什么?
    模板2:运用了××论据。用……事例(名言、格言、原理)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题型3:简要概括文中(第×段)的事实论据。
    模板3:人+事+结果。
    题型4:选择恰当的论据。
    模板4:我选××,因为它充分地论证了……观点/使上下文衔接得更紧密。
    题型5:在××处为文章添加一个事实(道理)论据。
    模板5:人物(人或物)+行为+行为原因或行为方式+具体结果/名言警句。

    考点三 分析重要句子、段落的作用
    【方法指导】
      解答这类题目应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内容角度。分析该句(段)话写了些什么,与文章的论点有什么关系。
    2.结构角度。重要句子、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与其在文中所处位置密切相关。首句(段)的作用往往是引起读者兴趣、提出论点或引起下文,中间句(段)的作用往往是承上启下,结尾句(段)的作用一般是得出论点、强化论点、补充论点或发出号召。
    【答题模板】
    题型1:开头句(段)的作用。
    模板1:通过××事例/引用名人趣事(典故、传说、诗歌等),提出论点(引出论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模板2:把××事例(名言)作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证明文章的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题型2:中间句(段)的作用。
    模板3:承上启下,总结了上文关于××的内容,引出下文对××的议论。
    题型3:结尾句(段)的作用。
    模板4: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强化……的中心论点/发出号召或劝勉人们……/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严密)。

    考点四 理解与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指导】
      理解与概括文章内容可以采用提炼整合法。主要有以下四步。
    1.锁定范围。根据题目中的提示确定关键语句。
    2.提取要点。按照答题要求提取关键词。
    3.合并替换。将关键词根据意思合并与替换。
    4.准确表达。组织语句,回答问题。
      如“变式训练”第(1)题。解答此题,先锁定答题范围,也就是文章第⑦段。该段共六句话,其中首句“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是中心句;后五句分别含有答案要点,如“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等,对它们进行综合概括,即可得出本题的答案。
    【答题模板】
    题型:概括××的内容(原因、表现)。
    模板1:直接找关键词、关键句。(常用于中心明确、结构简单的文章)
    模板2:组织语言进行概括。(常用于信息较分散的文章)
    模板3:若文段是几层并列的内容(或有类似结构的词语、短语、句子),则可把几层意思连接起来,归纳出主要意思。

    考点五 理清论证思路
    【方法指导】
      议论文的一般思路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给议论文划分层次,大体可依此划分成三层。要具体弄清其脉络层次,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法。
    1.段意合并法。先了解各段内容,归纳段意;再根据邻近段落在内容上的联系,进行合并;最后,弄清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理清论述层次。
    2.词语标志法。议论文中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能帮助理清内容层次。关键性词语有:①表指代的词语,如“这样”“这些”“这种”“这个问题”等;②关联词,如表转折的“相反”“否则”“与此不同”等,表递进的“更加”“而且”等,表因果的“因此”“那么”“由此看来”等,表并列的“同时”“一方面……另一方面……”等;③衔接性词语,如“也”“于是”等。
    3.关节点分析法。文章的起承转合之处多有过渡段、过渡句等,抓住这些关节点,往往能明晰议论文的层次。

    【答题模板】
    题型1:分析论证思路。
    模板1:先总述(指出、引出)……观点,接着(从××方面)论证……观点(道理),最后……
    题型2:某段能否删去(互换位置)?
    模板2:首先,表态能或不能(一般回答“不能”);然后,阐述理由,即该段的内容是什么、上下文的内容是什么、该段与上下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最后,表明如果去掉(调换)会怎么样。
    考点六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方法指导】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先要理解各种论证方法的内涵,再掌握答题格式,具体如下。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更易被接受。
    4.对比论证: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述,使文章更全面、严密,是非曲直更加分明;通过正反对比突出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答题模板】
    题型: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模板1: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事例(概括事例),论证了……观点(分论点、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模板2: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模板3: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模板4: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观点。
    考点七 概括中心论点
    【方法指导】
    一、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1.开门见山式:开篇直接提出论点。
    2.引经据典式:引用名人名言或诗文名句提出论点,或引用成语或寓言故事提出论点。
    3.叙述引论式: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或自然现象提出论点。
    4.设问引论法:用问题引出论点。
    5.直接反驳法:直接驳斥要批驳的观点。
    二、提炼和概括论点

    【答题模板】
    题型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模板1:用一个陈述句(肯定句)概括回答论点(观点)是什么。
    题型2:第×段的事实论据(道理论据)阐明了什么观点?
    模板2:该事实论据(道理论据)阐明了……观点。
    题型3:给文章拟写一个标题/根据文意,将文中画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概括第×段的分论点)。
    模板3:拟写标题类题,要结合全文内容回答,注意标题的简洁、醒目、大方。
    模板4:概括分论点类题,根据各段中心句的句式来判断要填的分论点句的句式,根据该段的内容来确定要填的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