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作文> “吹”出来的记叙文
  • “吹”出来的记叙文
  • 2023-05-10 14:56:27
  •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吹”记叙文,享受一下写作创造的快乐。“吹”记叙文,不是吹牛,而是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

    上节课我们曾说过,记叙文选材,口子要小,大胆写“我”,要接地气。但是,生活中的材料是简陋的、粗糙的、单薄的,如果真是原汁原味搬到作文中来,肯定是一个丑八怪。所以我们要通过“吹”,对材料进行包装打扮,让它成为一个漂亮的新娘子。

    生:考场写作,记叙文可以虚构吗?老师批阅试卷时,会不会因为不真实,就打入冷宫?

    师:你提出的问题是中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惑,很多人受其困扰。反对“瞎编”,这是必须的。有一年高考,作文题目是《我学会了坚韧》,据阅卷统计,有近一半的记叙文考生家里发生重大变故,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甚至狠心地让父母都惨遭车祸,有的让父亲在癌症中死去。有一年高考作文的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少学生热衷于虚构离奇的故事,弄出关公战秦琼的笑话。所以说,记叙文的虚构要特别注意,不能有违伦理道德,不能编造离奇的有违常识的故事。我们反对这样的虚构。

    但是不能因此就把虚构当成洪水猛兽。

    生:虚构不就是虚假吗?

    师:虚构是文学创作的根本方法,虚构的题材源于生活,虚构的基础是生活真实,艺术真实比起生活真实来还要真实。因为经过艺术加工,就好像经过过滤,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更集中更突出,更典型。


    生:有点晕。那就请你具体谈谈怎样虚构吧。

    师:我们还是用“艺术加工”这个词来说。艺术加工可以分为题材的加工和写作手法的加工三种。

    第一,要学会剪辑自己的生活。以《陈抖擞二三事》为例,就是对自己和生活经历和感受感悟进行一次剪辑挪移。在剪辑时要把握好三条原则:事要紧,情要痴,理要切。记叙文的理不是通过说教来表示的,而是通过写人记事来昭示的,它以自然生发为上,按扣无痕为上。为此,要戒掉那些为吸引眼球而粘贴在文章里的、高大上的哲理标签,渗透进其心底最真切的那份感悟。洗尽铅华,回归生活,触摸生活,品味出生活的真滋味儿。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感悟接地气食烟火,散发出青少年身上特有的青涩之味,牛犊之气,让读者发出与我心有戚戚焉的会心一笑。

    第二,融合别人的生活。每个学生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都离不开自己写自己的经历,但如果仅仅局限于这些,那他就会受到很多局限。必须掌握一种技能,这种技能就是把别人的生活,融合进自己的生活。别人的生活,可以是听说的、看到的,还可以是读过的。《花儿与少年》写的不就是别人的生活吗?

    第三,虚构应有的生活。你和别人的生活中都搜寻不到适合的素材,或者自己和别人的真实故事在现实世界中都已落幕,但根据表现主旨的需要,故事还要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虚构。比如《稚嫩的成年》为了更鲜明的表达立意,凝聚核心意蕴,就虚构了看《易经》的情节,引出“包蒙,凶;童蒙,吉”。

    生:哦。我倒听我们语文老师介绍过鲁迅的“合成法”。他写阿Q即是如此。鲁迅也说:“人物的模特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比如,我写一位数学老师,就把周老师漂亮,王老师的口头禅,李老师的平易近人,孙老师的教学方法,合成为周老师。

    师:记叙文艺术加工的方法还很多。比如在需要泼墨详写的地方,放慢节奏甚至驻足让叙事的时间停下来,进行适当的细节描写。就像《这是你的战争》作者弗之详写了三个场面,把要说的话都含在其中了,就像水里的糖一样。还有的地方需要略去,留有空白,给别人留下想像空间。“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把问话内容全部省去了,这样的文字就高度凝练了。

    同一个故事,变换不同的记叙视角,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效果就会大不相同了。王维的《桃源行》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蓝本,但是王维更改了不少,陶的主角是渔人,王的主角是渔翁,陶说渔人逆流而上,王说渔翁顺流而下;陶说渔人再寻桃源是为政府工作,王说渔翁再寻桃源是想做隐士,陶说渔人找不着桃源是迷了路,王说渔翁找不到桃源是河水泛滥。到底谁对?他俩都对!他们各有各的想像,各有各的意象,各有各的文学效果。

    记叙文的艺术加工还包括对叙事的顺序进行调整。或倒叙、插叙,让叙事有一些波澜,同时这还有强化思想内容,增强感染力的艺术效果。比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就是运用倒叙,把祥林嫂的死写在前面,再回过头写她三次到鲁镇的遭际。

    记叙文的艺术加工,还要充分调动想像,想像出细节,有了细节可使人物血肉丰满。


    生:这倒是很有意思,请你带我试一试身手。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题材加工。比如,这里有一个故事:(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我们先来分析下,故事的一些要素(1)立旨:信(诚信、威信、信任、信用)(2)朝代:秦朝(3)时间:原文时间不挥想象,进行艺术加工。什么季节最好,搬木柱很轻松,没有费大劲,初秋的季节最好,早晨八九点钟,太阳很好,天高云淡。人的心情最舒适。(4)地点:国都咸阳城的南门(北门)(5)叙事视角:是以商鞅为主要叙事视角,还是以民众为主要叙事视角?从有故事的角度来看,还是以民众的视角为好。一是有故事,二是更容易写生动,三是原叙事民众的部分著墨较多。(6)人物。原来人物不清晰,可以进行合理的艺术再加工:看客:众人,咸阳城南门、北门及街市上的人们。有的老实巴交,有的是街头志痞流氓,有的是青皮无赖,有的是一般闲人。搬柱人:有点二,我们就命名为牛二。是大家经常拿来取闹的对象。传令官:负责传达商鞅的命令,行奖赏的制度。(7)故事的过程:原因:商鞅制定好变法法令之后,害怕老百姓不相信,执行力不够强大,想在国人心目中树立起诚信,甚至是威信。开端:树立一个三丈高的木柱在咸阳城南门,发布命令说,有能从南门搬到城的北门的,就奖励十金。但人们不知商君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没有人愿意搬。发展:看到无人撕下告示来应标,遂把薪酬提高到50金。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完成了搬木柱事。高潮:牛二遇到岳丈胡屠户,把他大骂了一顿。但牛二不理不问,牛脾气二下去。结局:搬柱人得到50金的酬金。商鞅取得了信任,变法于是颁行。下面你来说这个故事吧。

    生:可以用倒叙的手法吗?我先来说牛二拿到50金,大家都夸卫大人讲诚信。

    师:用倒叙一般来说有两个目的:一是是要设置悬念,这个故事本身很有悬念;二是为突出表现主旨,这个故事的主旨在过程和结局处表现更能动心。还是顺叙为好。那就把这作为你课后的作业吧。


    生:想像力原来是这么神奇的东西。那如果把一首诗“吹”成一篇记叙文就更容易了。你看我把孟郊的《游子吟》吹成一篇文章。

    母亲拨亮了那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

    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瞄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细的线、长长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

    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被岁月的风雨分割得沟壑纵模的脸,泪水禁不住淌满了我年轻的面颊。

    缝好了,母亲又比试着,觉得满意了,才套到我的身上,把扣子一粒粒地扣好,就像打点一粒即将洒播的种子。母亲哽咽着,用有点哆嗦的手轻轻拍着我的肩:“儿呀,要记住回家的路……”

    我知道,我是一根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根春天里的小草。母亲阳光般的注视,将把我的一生覆盖。

    无论漂泊多远,黑暗中的那盏油灯,永远是我生活中惟一的方向,惟一的牵挂。

    今生今世,我,明白了。

    师:通过想像,把一些该渲染的地方反复渲染,细节得以强化,就更感人了。其实记叙文的材料加工还有一个基本功,你要关于把本议论生的文字转化为描写表达出来。看下面这篇文章,我把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重要的句子划出来,你组合起来,其实就是一篇议论文中的主要文字,但把这些议论的句子放在一个情境中,用描写表现出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河边。暮色苍茫。“捡一块碎瓦,比打水漂。”父亲对儿子说。

    儿子服从。但只划出一条很短暂的弧线。“用力。”“我再没有力气了,”儿子灰心丧气,“爸,或许你能帮我。”“那么,跟我来。”

    到河边要穿过一片松树林,它的背后有块平地,那里绽放着蓝色的花儿,栖息着蓝鸟,还有一些恋花的彩蝶翩飞于光明与黑暗之间。这似乎不合他的心境。他高考落榜了,景色应该是悲伤的、灰暗的,林子里应该闪烁着微暗的火,像似有却无的希望。他该做的或许是踏着落花归去。他像是经历着一次逃亡,继续还是放弃?这是一个问题。

    他用力,只是一条短暂的弧线,就是近处也未能绽放美丽的水花。“我用了最大的力量,还是不行,”他说,“就像我的高考。”“是你缺少一点幻想,像这样。”父亲轻轻掷出一条悠长的线,仿佛不是碎瓦,而是一条飞鱼。“如果你像这样。”父亲向天上扔出碎瓦,用了很大的力气,可只是沉闷的一声,碎瓦坠入河底。“再像这样。”父亲向河里猛地一掷,更加沉闷的响。和上次一样,碎瓦坠入河底。

    父亲对他笑:“幻想问题。”“幻想问题?难道你是说我想上大学是幻想?”“不是,但大学并不是唯一的路。”父亲说,“有过这样的一句话,多一点幻想,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显然,幻想不光是力,还需要正确的方向。”

    父子都笑了。“那么你是要我踏出考试外的一条路来。”“是,创业,当老板去。”“幻想!可能吗?”“这要靠你自己的幻想力。而我现在做的只是和你回家。起点,终点,你在哪里都该有你自己的幻想方向和努力。”

    儿子仿佛当上了老板,多一点幻想,于是一条美丽的弧线在水面上,不是碎瓦,而像一条飞鱼,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但是,如果你采用夹叙夹议的办法,让这些对话成为议论的句子,这篇记叙文也就大打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