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作文> 【高考作文】 高中议论文的论证方法yu例文
  • 【高考作文】 高中议论文的论证方法yu例文
  • 2023-05-10 14:56:27
  •                                                       

    「 最受欢迎的语文公众号   最具人气的《高中语文》」

     高考作文 | 课内外阅读 诗词歌赋 | 名著导读 | 古文阅读


    《高中语文》微信公众号,源哥给大家拜年了!


    感恩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
    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感恩老师辛勤教导;
    感恩同学关心帮助;
    感恩大众信任支持。
    感恩一切以及所有付出的人!
    让我们以一双勤力的手养活一家人,以一颗感恩之心,感恩全世界,奉献于全社会!




    源哥祝你新春快乐,学业进步 !


    正月十一


    【高考作文】 高中议论文的论证方法yu例文


    1举例论证

    简称例证法,是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证明观点正确的方法。事实要求充分、确凿、有代表性。事实胜于雄辩,。但是,举例说明并不一定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好的议论文之所以能让事实胜于雄辩,在于对事实的准确选用,巧妙安排,精心组合。因此,在用例上要注意:①事例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并且最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②叙述事例语言要简洁不啰嗦,对所用的事例不是平均用力,注意详略搭配,达到既高度概括、准确、凝练又酣畅淋漓的表达效果。③对所举事例要作恰当的分析,揭示其与论点的联系。④围绕论点组合文例,做到例子虽多而不芜杂,有理有序,丰满丰富。


    例一、论点:发现自己才能选择正确的道路,才能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

    例文:歌德用了差不多半生的精力学画无成,面对人生的不断碰壁,及时调整了人生目标,在文学道路上作出一番成就。孙中山青年时悬壶行医,最后发现治一人并不能救社会,于是转而投身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伟业。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到了正确的起点上。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努力的方向。

    分析:所举事例论证了成功者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成功的道路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会尝试各种发展道路,并与时俱进的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例二、例文


    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在这个越来越繁华的世界,我们的目光要能不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的确不易。作家苏童自他的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名声大振,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是苏童很冷静,他对记者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一直很安静,现在更安静。”另一个作家张炜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其实没有多少秘诀,无非就是他们比平常人更能“心系一处”而已。

    分析: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文章列举苏童、张炜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 

    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切忌本末倒置。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

    5)勤于积累,精于筛选。“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多读书报,摘记、剪贴是主要手段。积累多了,自然能融会贯通、左右逢源。 


    2、对比论证

    将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作用是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文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虚心有节,自强不息。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分析:通过正反对比使论证更加周密,更加深刻。

    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的“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必须要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


    3、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法:简称引证法,是引用正确的科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认定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权威性的话语,可以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

    例文: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分析:作者引用古语“尽信书,不如无书”阐明了读书“死”、“活”之间,不是绝对孤立的,有相互为用,相互补充的关系。


    怎样用好引证法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持之以恒、一暴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2)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4、比喻论证法

    比喻论证法:简称喻证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作比喻证明观点。比喻论证的作用是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


    例一、论点: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例文: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分析:“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例二、例文: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昼夜相循,运行有序,各不相犯。生命被划分为各有其名称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阶段都有不适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像耕种庄稼,如果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

    分析:比喻论证法,证明了时间如果失去,就无法挽回。


    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

    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为设喻的喻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

    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

    作为喻证的喻体与作为比喻的喻体不同。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侧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以正视听,力求神似,以义取形。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论证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

    3)精剖喻体,丝丝入扣。

    《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很是经典。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


    5、演绎法

    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从宏观到微观的论证方法。如果平时积累些众所周知的科学道理和原理、包含人生哲理的谚语、成语和名人的经典论述等公认的真理,并且娴熟于心,那么在考试时便可以随时调动、应用、引申,演绎出一篇理由充足的文章来。例如写《谈人生道路》,如果将鲁迅的有关路的论述作为前提,来加以生发论证,那是可以讲出和引发出一番道理来的。鲁迅在《随感录十六“生命的路”》中是这样说的:“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其中“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道理,可以推衍出走人生道路需要敢闯和不怕艰辛之理,这是自然而又深刻的一种论证。


    6、归纳法

    归纳法与演绎法相反,是通过个别、特殊到一般,从微观到宏观的论证方法。例如《达·芬奇画蛋有感》一题,有人这样写:“如果达·芬奇没有名师这一番严格的训练,那就很难想象他以后会成为一代艺术巨匠;著名的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如果没有孩提时代的严格的基本训练,又怎能成为闻名全球的小提琴之王;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如果没有扎实深厚的武功和唱功底子,又怎么能成为文武兼备的演员……。”随后归纳说:“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曾经‘画过蛋’,(收尾点醒题目很必要)即他们都经过严格的基本训练,有着扎实的基本功,都为万丈高楼的建造打下了深厚的地基,才使他们达到了一般人所达不到的境界。”有前面的三个典型事例,最后归纳出来的道理自是水到渠成。


    7、类比法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种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结论的论证方法。如《达·芬奇画蛋有感》,从达·芬奇的老师让他画蛋练基本功一事,可以联想到类似的一些例子:某杂技演员转碟技艺精湛,别人问其奥秘,演员将问者领至床边,指着床下的大堆摔碎的碟子说:“这就是答案。”一个芭蕾舞演员舞跳得非常好,因为她跳坏的舞鞋有几百双等等。在这些例子的类比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要做好任何一件事,不从最基本的功夫练起是不行的,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是不可能有惊人收获的。这就是类比推理。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