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作文> 记叙文之语言蕴藉
  • 记叙文之语言蕴藉
  • 2023-05-10 14:56:27

  •   “蕴藉”一词来自中国古典文论。蕴藉的语言,主要指文学作品,“思想愈隐蔽愈好。”记叙文写作中“蕴藉”是指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语言特点,怎样才能使记叙文做到语言蕴藉呢?


     

     一、把思想感情寓于描述中


      写文章要把满腔的感情用内敛委婉的方式,把所要表达的意思烘托暗示出来,让读者透过辞面去理解。如柳宗元《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一段话中,没一个“水”字,更无一语写水清,但是细品味对游鱼的描写,一个潭水清澈的画面便立时浮现眼前。


    二、意藏辞中,表达丰富的内容


      意藏辞中,就是采用藏里于表的修辞手段,把所要表达的意思隐藏在字里行间,使语言“显而不露”。明代唐志契《绘画微言》中说:“能藏处多于露处,趣味愈无尽。”意藏辞中,做到“显中看隐,隐中有显”,留有回味余地,让读者在联想、思索、判断中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潜在的思想内容和浓郁的感情。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当中,两次描写了孔乙己付钱的动作,第一次孔乙己拿了九文大钱,“排”在了柜台上;第二次则是“摸”出四文钱。显然,“排”这一动作更具有炫耀的成分,通过两者的对比,也能够体现出孔乙己的迂腐。

     

    三、借用象征,托物言志


      象征就是“托义于物,借物言志”。辞面上描写的是具体事物,实质上是寄寓另外一种意思。托物言志,即不将个人之“志”直接说出,而是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高尔基说:“在象征下面,可以巧妙地把讽刺和大胆的语言掩蔽起来,在象征中可以注入丰富的思想内容。”




    文字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第14期

    (总第7042期)

    供稿:黄丽霞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读作文周刊 作天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