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考资讯> 学生调查问卷中包含自杀相关题目引家长质疑,真问题是什么?
  • 学生调查问卷中包含自杀相关题目引家长质疑,真问题是什么?
  • 2023-09-05 13:10:51
  • “最近一周,为了自杀,你的准备行动完成得怎么样?”11月18日,有网传消息称,上海多所小学的调查问卷中,包含诸多与自杀相关的题目,其中包括上述问题。这类问题引发家长们的争议,有家长认为类似问法不够妥当。其中一所小学的工作人员回应称,学校正在处理相关情况。

    据家长反映,这一调查问卷中,“总共120道测试题,58—94道题和自杀相关……”因此引发家长这是对学生进行不良暗示的质疑。在笔者看来,这一学生心理问题调查问卷,恰恰折射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境。由于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学校无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咨询,加上家长和社会还对心理问题、精神疾病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和耻感,有的学生已经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也不去咨询和救治,酿成悲剧,因此,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是否存在抑郁症,就只有采取问卷调查这种方式了。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研究者来说,问卷调查则是更普遍的方式。

    前不久,教育部对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对此,舆论曾点赞支持,而再进一步分析,在当前情况下,怎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呢?就主要依靠调查问卷了。

    而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心理普查、抑郁症筛查必然存在令家长担心的问题。一方面,这会涉及学生的隐私,另一方面,学生个体的情况不同,本来出发点是想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可能会出现其他不良影响。如对于此次调查问卷,有人认为,对有抑郁症的学生来说,是合适的,但对于其他学生则不一定合适,可是,调查是不分学生进行的,而且就是想发现有多少学生有抑郁症。

    发达国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基本不通过普查方式,而是通过个性化的咨询、心理工作坊等方式,加之家长重视孩子心理健康,在发现孩子有抑郁症倾向时就会主动寻求咨询、救治,在这种情况下,心理专家会用这类专业调查问卷辅助诊断,因此也就不会引发争议。

    但我国现阶段中小学专任心理教师普遍缺乏,教育部要求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不少中小学根本没有,或者就是有,也身兼数职。这导致学校难以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心理咨询、辅导,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之学生和家长又缺乏对心理问题的科学认知,于是开展心理教育,就是进行面上的讲座,或者统一的问卷调查、心理普查,从中找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此前,媒体曾报道,某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选取了11所有代表性的重点、普通和职业中学,对初一到高二年级的4622名学生进行了意外伤害和自杀相关行为的调查,发现特别想自杀的中学生占到17.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学生约占4.9%。类似的报道还不少。可是鲜有人追问,这些数据是怎么得到的?现在看来,基本就是问卷调查,而且其中直接提到了是否想自杀、做过自杀计划等问题。只是没有引发舆论对调查本身的关注而已。

    比如,2006年一篇“15%的中学生曾想过自杀”的报道提到,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进行了“江苏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其中一项就是自杀、情绪障碍等危险行为调查,该调查在江苏省5169名中学生中展开,结果显示,有15.4%的中学生考虑过自杀,有1.6%的中学生自杀过。

    概而言之,采取调查问卷方式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涉及自杀等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当然,在涉及这类问题时,可以进行相应的平衡、软化,而不能过于直接。但就是再平衡和软化,都无法完全回避,除非不用这一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没有个性化的心理咨询跟上,就是进行心理普查,掌握了学生的基本心理状况,也很难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从根本上说,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必须真正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的配备,推进对学生的个性化心理咨询、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