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考资讯> 因上海长宁“自杀问卷”所想?
  • 因上海长宁“自杀问卷”所想?
  • 2023-07-22 13:30:14
  • 上海长宁区多所中小学的调查问卷中,包含诸多与自杀相关,如“最近一周,为了自杀,你的准备行动完成得怎么样?”等问题。

    还有家长查询了心理专业资料,指出该问卷不恰当地引用了《BECK 自杀意念量表》,认为该问卷的目标人群是有自杀风险的病人。

    相比于上海长宁教育局的“不省心”。

    这次家长的反应却很“得体”。

    我们现在正在向学校方面了解情况,目前还在处理过程中,之后会有一个完整的处理意见。

    日前接家长投诉,反映区内部分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内容不适当,教育局已要求停止该调查问卷工作。

    中国教育一直在“爱的教育”“性的教育”和“死亡教育”方面有所缺失。

    面对人口这个国家战略,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向三胎倾斜的大环境。

    这三名学生学习成绩并不差,事发前也未受到学校和家庭的批评,很有可能是受到“蓝鲸游戏”的影响。

    不少人还没看过具体内容,还以为这份问卷是为了让未成年人“直面死亡”这个概念,但是“粗制滥造”的问卷一出。

    这哪是什么“死亡教育”?

    我国青少年的抑郁症检出率为24.6%,也就是说几乎每4到5名青少年中,就有1名出现抑郁症状。

    尽快在未成年人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很有必要的。

    国家和教育部在一系列关注青少年的文件中,都对青少年精神健康、抑郁症防控工作提出了要求。

    原国家卫计委、教育部等22个部门曾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重要内容。

    卫健委等12部门又提出,到2022年底要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

    只是空有目标,执行起来却掉了链子。

    上海长宁这次的“死亡问卷”作为死亡教育的“反面蒙版”,相信他们若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是能够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只可惜网友却又没能同意意见。

    在这个未成年人、家长、学校、上班族和企业家都感到压力的时代。

    因为这个社会的诱惑太多,这个世界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温柔,就好比我国最小的吸毒者只有10岁,N号房最小的受害者年仅11岁,甚至还有婴幼儿。

    抑郁这个话题未成年人还不会有那么大的警惕,拥有自杀倾向的人真的会在一张调查问卷上表明自己是个“异类”吗?

    抑郁症应该有自己的诊断体系,而不是一开始就把自杀挂在“嘴边”。

    这次是因为事情闹得太大,被大众所关注。

    不应该问的东西倒是挺八卦的。

    我们这些自媒体人尚且都需要为自己的言辞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