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3月26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本周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为了更有效地掌握安全自护本领,提高防范意识,一实小梳理了以下要点,小朋友们要谨记!
生活防范篇
危险区域:扶梯
如今,各大商场、超市都有扶梯作为代步工具,但是,这些扶梯在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
安全提示
扶梯安全要做到:
1. 不趴在扶手上当滑梯玩
2. 不把脚放在扶梯围裙板上
3. 不在电梯上奔跑、追赶、嬉闹
4. 不将头、手、脚等伸出扶手装置外
5. 不踩在梯级的黄色安全线外
6. 不在扶梯口逗留
危险区域:阳台
2017年4月,广东惠州的一个两岁半女童爬上自家二楼窗台致上半身被卡在防护网内,情况危急。后来,在各位热心群众的帮助下,防护网才成功被剪开,小女孩因此获救。
安全提示
缝隙过大的阳台栏杆或防护栏,没有防护的飘窗以及位于床边的桌子、椅子和床等,都是孩子爬高的主要安全隐患。家长千万不要把孩童单独留在家中。
危险区域:车门
在中国马路上跑的车越来越多,因“开车门”不当而导致的事故,十分常见,而且一旦发生,就可能是惨剧。
被称为“自行车王国”的荷兰很少有“开车门”而引发的事故发生,因为他们一直用一种叫做“荷兰式开车门”的开车门方法。
安全提示
“荷兰式开车门”是这样的:当从左侧开车门时,用你的右手开车门,用左手抓住车把手。如果从右侧开车门,同理。
用远离车门的那只手去打开车门,你的身体会强迫性看到后面,如果旁边驶来自行车或电动车的话就不会撞到他们了。
交通安全篇
步行安全别轻视 安全要点需谨记
步行是中小学生最基本的出行方式,家长要叮嘱孩子在道路上行走时,不要奔跑、打闹。
斑马线并非绝对安全 这样教孩子过马路
家长们应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按照“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行进,穿越人行横道时,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快步通过,当红灯亮起时如果仍处于人行横道上,不要后退或猛跑,等待下一绿灯亮起后再行通过。
▲图:2016年5月4日下午,四川南充一家长牵着孩子过马路,当两人走到斑马线中间时,孩子挣脱了大人的手,向街对面跑去的过程中被车辆撞倒,卷到车轮底下
▲图:监控画面显示,两个孩子在横过马路时,其中一个男孩突然加速企图通过而后又向反方向奔跑,后车避让不及发生碰撞事故
汽车存在盲区 应让孩子远离
盲区是驾驶人视野到达不了的地方,在驾车的过程中时刻存在。家长们要教会孩子不在停驶的车辆周围玩耍,要和车辆保持安全距离等。
▲图:小汽车盲区示意图
▲图:2017年8月30日,四川都江堰一名男子在驾车拐弯时,没有留意到拐弯处有一个小女孩蹲在地上玩耍,结果车辆从小女孩的身上碾压了过去,造成小女孩不幸死亡。更加心碎的是,驾车男子是小女孩的父亲
在通过路口时,需要特别注意大型车辆内轮差问题。路上遇到大型车辆,一定要保持足够的横向距离,以防其突然转弯将孩子卷入车底。
▲图:大型车辆内轮差示意图
乘车安全要牢记 家长尤其要警惕
乘坐私家车是中小学生上下学的常见方式,但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薄弱,在乘车、下车环节中,学生群体容易受到多方面的伤害。
未满12周岁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不要让孩子单独坐在副驾驶位置或怀抱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因为发生碰撞时,瞬间弹出的气囊会对孩子的头部和颈椎造成致命伤害。
▲图:实验证明,安全气囊弹出后产生的威力巨大,瞬间击碎西瓜
安全带是按照成人身体特征设计的,年龄较低的孩子由于身高所限,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反而会勒伤、割伤孩子颈部,造成伤害。
▲图:实验证明安全带不但不能保护儿童还有可能勒伤脖子
乘车时切勿让孩子将身体伸出窗外
家长们要时刻看护好孩子,尽量关好车辆的天窗、门窗,切勿让孩子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车外。
▲图:2017年12月2日,广东珠海两名孩子爬出汽车天窗
开车门前应注意观察 莫让孩子自己下车
在抵达目的地时需要提前观察,在保证自己和其他车辆的安全前提下上下车,对于年幼的孩子最好由家长陪同。
▲图:孩子未观察周围交通状况,开门时与骑行人发生碰撞
骑车安全隐患多 骑行风险需注意
近年来中学生骑行事故时有发生,交通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不满12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自行车
首先,家长需要注意,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未满12周岁的孩子是不能在道路上骑自行车的。
家长们要叮嘱孩子:骑车时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应当靠右边行驶。
▲图:2017年11月20日,宁夏石嘴山一骑自行车的初中生被轿车撞倒卷入车底拖行数十米后死亡
骑电动车需注意安全隐患 不满18周岁不能驾驶摩托车
当前电动车事故多发,超标电动车普遍车速过高、强度不够,易诱发交通事故,家长应引起重视、提高警惕。
同时,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是不能驾驶机动车的。
▲图:画面中,一辆行驶中的电动车包括骑行人共载有6人,且6人均是青少年
最后,用下面这段动漫告诉你更多安全防范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