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综合整理自央广网、中国日报、湖南日报、光明日报、新浪微博、网络等
凤凰花开,六月将至。
高考,又要来了。
对即将要走上考场的孩子们而言,
这场考试,
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更是他们向未来发起的搏杀。
弹指一挥间,
高考已走过40个春秋。
1977年,
这是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年份。
1977年,没有冬天
那是1977年的10月,
《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
宣布恢复高考。
那年冬天,
恢复高考的消息,
像一抹曙光照进无数人的命运,
570万年龄参差、背景各异的考生奔赴考场。
在复习时间只有一个多月的情况下,很多人白天工作,夜里点起煤油灯,拾起那些荒废已达十年的功课。电影《高考1977》再现了这一场景。
那年冬天,
中断了12年的高考恢复,
由于报考人数过多,
造成印刷试卷的纸张不足,
,
而那年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
1977年的北京,参加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青年正在认真答卷。
那年冬天,
经历了40年来录取率最低的一次高考。
尽管当年高考录取率只有5%,
570万考生中绝大多数没能考上大学,
但高考恢复使每一个人
可以有做大学梦的权利和希望。
那年冬天,
恢复高考,
就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特殊的转折点,
是一个掀起巨大波澜的历史事件,
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其划时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977年准考证
很多考生的记忆里,
1977年,没有冬天,
1977年,恢复高考,像春天一样,
孕育了无数青春的梦想,
无数人的命运崭新出发!
1977年高考报名点
人们欢送工农兵学员上大学。
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新生入学。
。
北京大学中文系七七级新闻班学生的合影。全班34名学生,最大的31岁,最小的18岁,没有一个应届高中毕业生。
40年来,
高考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人
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痕迹。
40年来,
对于浩瀚如烟的历史长河,
不过是转瞬即逝,
可对于个体轨迹而言,
却凝聚着青春、汗水、梦想,
记载着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沉浮。
还记得属于你的高考故事吗?
四十不惑,
捧起远去的高考记忆,
是个人命运的交响曲,
更是四十年家国的变迁。
对跨过高考的人们来说,
高考,是十七八岁时最隆重的剧目。
在这个舞台上,
我们也有过迷茫和疲惫,
但更多的是努力和坚持。
那些汗水积蓄而成的日日夜夜,
是青春里最耀眼的时刻之一。
距离2017年高考,还有4天。
在这里,团妞想邀请你
聊一聊当年的高考故事
一起重温那些闪耀着汗水和梦想、
笑颜和泪光的日子……
高考改变了你的命运吗?
鲁绍臣(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研究生导师)
从云南昭通的漫漫群山到上海复旦的三尺讲台,鲁绍臣成为大山里的一个传奇。
“我很难想象我不参加高考会在哪里,从初中开始我就要参加高考,我就想要读大学。即使是我高考第一年不像现在这么顺利,我恐怕无论如何都会选择再复读。”
胡震(蛟龙号副总设计师)
“如果没有高考基本上在我们镇上干个什么工人或者当一名什么企业的会计之类的。因为我数学比较好,我老爸也是镇上的会计。”蛟龙号副总设计师胡震,虽然没有子承父业,但他一辈子也在计算着数字,只不过他计算的是深海潜水器的深度。
忻力(中国中车株洲所的首席设计师)
“没有高考的话可能在当工人,可能跟我师兄一样去开工厂去赚点小钱。”1978年,21岁的灰头土脸的少年背着铺盖卷、从家乡宁波坐了5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来到位于峨眉山脚下的西南交通大学。如今,这位少年就是中国中车株洲所的首席设计师忻力。
刘震云(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作家)
“如果没有77、78的高考,我有可能跟我表哥一样,会是建筑工地一个搬砖的。77、78高考把一个像草节子和沙子一样的刘震云,荡来荡去、荡来荡去,把他荡成了一个作者。”没去搬砖的刘震云,把自己1978年参加高考的经历,写进他的第一篇小说《塔铺》。
张嘉振(中国商飞北研中心副总设计师)
“如果当年没考大学,我可能会去农村当一名赤脚医生。像我哥哥姐姐一样下乡,我父亲就是一个医生。做一份普通的工作,很难有机会能学知识。” 2017年5月5日,中国的上空第一次飞翔着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作为中国商飞北研中心副总设计师的张嘉振,此刻心绪激荡。
罗中立(艺术 油画家,代表作品《父亲》)
“如果我没有高考,现在退休了跟以前的工友师兄弟、师傅,坐在一起打打麻将、喝喝小酒。我们每次进城都是走河边,大雾聚集,听得见摆渡桨的声音,但看不见人,船上有一个马灯,河水清澈见底。”报名的那个夜晚的每一个细节,罗中立至今清晰如昨。从锅炉房下班,背着画架,沿着大巴山下的州河,摸黑走了十几里山路,赶到县城的招生组,报名却截止了。幸好招生组里有一位他从前就读四川美院附中的老师,网开一面,他成为考区最后一名报考者。
还记得属于你的高考故事吗?
40年来,
无数考生度过了
传说中的“魔鬼六月”、“黑色七月”,
“裸考”、诚信承诺书、“非典”高考、“3+X”……
不一样的年代,
不一样的高考故事,
却都是几代人共同的回忆杀。
FROM 网友
◆那年高考,我赶上了非典~
◆那年高考扩招改革,实行“3+X”的高考模式、考后填报志愿,我很幸运也很忐忑。
◆那年高考,我全副武装,红内衣 红内裤 红头绳 红袜子 红袜子……
◆那年高考,记得回学校的大巴上很安静,没有想象中的欣喜若狂。
By V啊松V
高考早上买早点,当时人特多。因为我是常客,老板知道我要考试。对其他人说,我先给这个小伙子,他要高考让他慢慢吃完,饱饱地去考试。还多给我了几根油条。不过我只想说高考世界一直对我们温柔相待。
By 基匹阿尔艾斯
高考每考完一门班主任都要收准考证,怕我们弄丢了,最后一门考完,习惯性地去交准考证,他老远就冲我笑:都大学生了,还交给我啊。 才意识到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
By 一个奇怪的处女座
我一直以为当高考结束的那一刻,我们所有人会欢呼,都会扔掉复习资料,会轻松终于走出高中这个囚笼,但是没有。高考结束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沉默着收拾东西走出考场,没有欢呼,更没有对新生活的到来而兴奋,到大学后我却一直在怀念高中三年。
By 不言调,好人
早上打车去考场,路上小堵,我显出一丝焦虑。司机师傅观察到了,跟我说,“孩子,别着急,这个灯等过去就好了。真过不去我就打双闪逆行,跟警察说是高考学生肯定放行。”瞬间满心正能量。
By 思明
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考试第一天,几个住校的同学起来得很早,大家很安静地下了宿舍,来到楼下的单杠处,随意聊了些事情,然后慢悠悠地去教室上自习。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清爽而宁静的早上,永远记在了我的心里。
By 任我行天
“铅笔带了吗?2B的” “嗯,带了” “准考证带了吗?” “嗯,有” “身份证带了吗?” “嗯” “水壶……” “妈,你相信我能去清华吗?” “嗯”
By 我不是露露我是六个核桃
暗恋了两年的人在高考第一堂考试前拍了拍我的肩膀,对我说了声加油!
By Janvier张未尔
高中考飞行员,全校只有我一个人通过所有考核,老爸陪我跑了好多次体检,最多的车票就是吉林到长春。当我全部通过的时候,老爸笑了,很开心,当飞行员也是他的梦想啊!出分数以后,英语一分之差,没有考上,是我没有努力,对不起老爸。大三,我再试一次大改驾!老爸,我会带着你的梦想一起实现的。
By 知乎用户
考前一天我才发现准考证丢了,天已经黑了,万念俱灰,想好了各种打算,唯独没有上大学这一项,打电话发短信告诉同学注意保存好他们的,没敢告诉父母,独自一人先去公交终点站我乘坐的那辆里找,然后沿着回学校的路步行找去,在换乘中心旁边的站牌遇到好心人,她一直拿着我的准考证等着我,我真的真的非常感谢她!
一年又一年的高考,
牵动着全民的心。
炎热的夏天,笑颜和泪光,
汗水和奋斗,
在一代代人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如今为考生保驾护航的
已经不仅仅是家长,交警、的哥、……
这是整个社会,
给青春与梦想行的一个注目礼。
毕竟,在这个夏天,
唯有青春与梦想不可辜负。
还有4天就要高考了,
祝考生“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