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排行> 如何写好记叙文?方法都在这里!
  • 如何写好记叙文?方法都在这里!
  • 2023-05-10 14:56:27


  • 有的孩子很努力,作文仍然没有起色,为什么呢?据我所知,问题大多出作文修改指导上。


    面对一篇日常作文,常见的点评是“内容要写具体”“主题还要升华”“语言不够简练”等,这样的点评不够具体,缺少针对性,对孩子的作文提升也就没有什么效果。


    作文修改指导要深入学生思维里层,与学生充分互动,了解他的表达特点,以扬长避短,这样才能把作文方法和写作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否则就会造成两张皮脱离的现象。


    下面我以一篇失误记叙文为范例,讲解记叙文的写作要点。谨以此文献给那些被作文困扰的家长和孩子们!


    原文


    学习创客


    霍金在《时间简史》中说过“每一次时间的穿越,都会引发一条新的时间线。”而在人生中也是这样,因为每一个创客的创新都会引发出一新的前进的方向,或是对自己,或是对社会。


    我也是一位创客,是学习上的创客,我发现了很多题目新的解法,然而,我曾经也是一位答案的追随者,有着对数理化的热爱却没有光辉的成绩。我便开始做题,在做过大量题目之后,遇到新题目还是一筹莫展。但这一切都因一节课而改变。


    晚春时节,正是学习的好时间,阳光洒进教室,我们开始了今天的第一节课--物理。一上课老师便开始讲评昨天做的试卷。澎湃的声音,生动形象的对问题的比喻,一下子吸引住我们。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经讲到最后一题,而时间也快下课了。


    听着老师讲着,我同时记着老师讲的内容,突然我发现了答案的一个小漏洞,有一个式子不符合牛顿定律,顺着它我向上推导,找到了这个漏洞的关键---有一个条件给错了。老师继续往下讲着,老师没注意到这个错误?老师可是学校里的“十佳教师”,不会错的。我又回头重新算了一遍,还是得到与答案不同的结果,我向同学们看了一眼,大家都在十分用心的记录着老师讲的内容,大家都没发现这错误?这时,下课铃响了,老师总结着最后一道题,我又看了一遍自己的演算过程,滴水不漏,我轻轻举起了手,但到了一半就又放下了,我对我的答案有十足的信心,但我错了的话岂不成了大家的笑柄了。老师总结快结束了我要说吗,我心一横,举起了手,老师点了我。“老师,最后一题的题目有问题”……


    从那以后,我不再迷信答案老师,而是学会有自己的思想,不只在解题上,更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自己的一套,开拓出了自己的路。于是,不仅仅课堂上我展示我的风采老师同学能倾听到真我的声音,报纸杂志上也有了我追求真我的思考结晶---我的数学小论文《玩魔方 学数学》在《当代中学生报》公开发表,我因此还收获了我人生第一桶金——200元稿费;我的物理小论文《平抛运动的规律及考查方向的探究》也在《中学生数理化》上公开发表……


    有人问,人的本质是什么?我想说,创新才是人的实质。当科技发展,机器将替代大部分的人,机器可以开车可以扫地,但机器比人少的便是创新性,人是创客,只不过现在路已经被开拓出来了,才有人选择去流浪。


    被放逐者有被放逐的悲哀,他们无法创造也不会去创造,只是跟着创客。流浪者有流浪的悲哀,无目的地流浪,没有目标,没有远方。


    宁作一个创客,听自己内心真我的声音,走上自己的那一条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路。



    修改要点

    一、务必明确文章的主题。

    问题分析:“创客”,大概意思是勇于创新,并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的人。本文主要是写自己勇于思考,质疑权威,最后走上了一条自学成长的道路的故事。虽然都有“勇敢”的意思,“创客”偏重于创新和实现,与自学成长有很大差异。

    所以,本文的主题与具体的内容有些差异。主题与内容脱节,这是写作大忌。

    应对策略:梳理思路,让主题与内容紧密关联。就本文而言,修改的时候,不写创客,而写质疑权威,表现自己独立探究、探索发现的学习经历。


    二、力避平淡叙述、细节缺乏的问题。

    问题分析:这句话很好理解,但如何落实到写作内容上却是困难重重。“平淡叙述”表现为,情节扁平,缺少冲突;“细节缺乏”表现为,没有画面感,没有情感,少感染力。

    应对策略:在叙述上,表现自己内心的冲突,突出质疑权威的波折,笔墨集中在反复求证和坚信自己的内容上。 

    在细节上,至少表现两个画面:一个是开头的气氛营造,一个是发现试题漏洞时的心理表现。


    修改示范


    原文一:

    晚春时节,正是学习的好时间,阳光洒进教室,我们开始了今天的第一节课--物理。一上课老师便开始讲评昨天做的试卷。澎湃的声音,生动形象的对问题的比喻,一下子吸引住我们。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经讲到最后一题,而时间也快下课了。


    写作要领:记叙文开头需要营造气氛,表现画面,这点务必牢记。这也是全文的第一处细节表现。


    修改示范第一处:

    我永远记得两年前晚春时节的那个下午。

    那天阳光明媚,窗户尽开,教室里仿佛流动着一条温暖的河。每个人脸上都像带着某种渴望,渴望着夏天的来临,渴望着在青春的季节里长成一棵挺拔繁盛的大树。


    核心方法

    第一,营造画面感要密集地使用具体的词语(物象),最好每个句子都要有。比如“阳光”“窗户”“温暖的河”“挺拔茂盛的大树”,就散落在每个句子之中。

    第二,具体词语的选择要与本段的表达重点有关,即一种温暖的希望,一种美好的学习气氛。晚春,代表春天的结束,夏天的开始。那么,作为学子,在美好的时光里,似乎就像一棵棵期待夏天的植物,急切盼望着自己成长成材呢?

    第三,开篇尽量呈现回忆性的场景。标志性词语就是“那个”“那天”,回忆能给人一种温暖感和历史感,容易引人共鸣


    修改示范第二处:

    物理老师走上了讲台,拿出了一张试卷。像心有灵犀,同学们纷纷找出昨天的试卷,和老师沉浸在加速度、光学与电场的物理世界之中。物理老师不愧是学校的“十佳教师”,他声音富有磁性,思路清晰,讲解形象,一刻也不停地推动着你的笔在纸上疾行。(正面描写)借助老师的方法,之前错误的试题,再演算一遍,答案水落石出,疑惑一扫而空。(侧面描写)

    时间飞逝,太阳落到了树梢上。试卷很快就要讲完了。(独句成段,营造一个小巧的画面)


    核心方法

    第一,为了表现自己质疑权威的波折和坚持,在这之前就要重点写出老师的“厉害”。当然也可以和后面的心理描写放在一起,但风险极大,极容易造成思路的混乱。

    第二,为了有效突出老师的“厉害”,可以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写。老师的方法是怎么样的,学生又有什么表现。不用铺展,点到即止,我们的重点是表现下一个部分——质疑权威的波折。



    原文二:

    听着老师讲着,我同时记着老师讲的内容,突然我发现了答案的一个小漏洞,有一个式子不符合牛顿定律,顺着它我向上推导,找到了这个漏洞的关键---有一个条件给错了。老师继续往下讲着,老师没注意到这个错误?老师可是学校里的“十佳教师”,不会错的。我又回头重新算了一遍,还是得到与答案不同的结果,我向同学们看了一眼,大家都在十分用心的记录着老师讲的内容,大家都没发现这错误?这时,下课铃响了,老师总结着最后一道题,我又看了一遍自己的演算过程,滴水不漏,我轻轻举起了手,但到了一半就又放下了,我对我的答案有十足的信心,但我错了的话岂不成了大家的笑柄了。老师总结快结束了我要说吗,我心一横,举起了手,老师点了我。“老师,最后一题的题目有问题”……


    写作要领:这一段,我们发现作者只是在概述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没有写出质疑权威的具体过程,情感表现力也非常差,导致叙述平淡。语言也非常啰唆,且段落结构很有问题——只有一段!重要的部分至少保证要有两段,在形式上要让人看得过去。


    修改示范:

    突然,我手中的笔停了下来。根据老师的方法,最后一题我一步一步地计算,竟然出了错。(第一次波澜)

    我立马又进行了第二次核算,也不对。这该死的木头脑壳,我不禁责怪起自己。不能让同学们小瞧了我,我并不比他们差。(第二次波澜)

    第三次核算,还是不对!我心头一阵紧张,难道是老师的方法有误?不会的,老师怎么可能出错呢!但我的眼光还是不自觉地扫描公式……有一个式子好像不符合牛顿定律,顺着它向上推导,我找到了这个漏洞的关键——有一个条件给错了。我兴奋得像捡到了宝贝,想立即和大家分享这个问题,但瞬间我又改变了主意。老师身经百战,同学高手如云,万一是我错了呢?(第三次波澜)

    我又检查了一遍,那个条件的确错了。我望了望窗外,阳光藏到了大树后面,但它的光依然那般猛烈。(又一次提及太阳,核心物象贯穿始终)

    我慢慢地举起了手,高高的,所有的人都看到了我,包括老师……


    核心方法

    记叙文重点内容至少要有两次波澜,三次不嫌多。段落安排根据波澜自然成段——方便阅卷者看到你的表达技巧——在反复的回环对比中,突出自己的性格。



    原文三:

    从那以后,我不再迷信答案老师,而是学会有自己的思想,不只在解题上,更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自己的一套,开拓出了自己的路。于是,不仅仅课堂上我展示我的风采老师同学能倾听到真我的声音,报纸杂志上也有了我追求真我的思考结晶---我的数学小论文《玩魔方 学数学》在《当代中学生报》公开发表,我因此还收获了我人生第一桶金——200元稿费;我的物理小论文《平抛运动的规律及考查方向的探究》也在《中学生数理化》上公开发表……


    写作要领:这一段比较充实,是本文最为闪光的地方。要坚决摒弃“从那以后”,这四个字,非常幼稚,给人极不可靠的感觉,看起来就像小学生的表达。


    修改示范:

    那次举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答案也不尽可靠,相信自己,独立思考,才能发现真相。由此,我重新规划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课堂内,我积极发言,与同学老师辩论探讨,发出我自己的声音;课堂外,我把思考汇集起来,凝成创新的火花——数学小论文《玩魔方 学数学》在《当代中学生报》公开发表,我因此还收获了我人生第一桶金——200元稿费;物理小论文《平抛运动的规律及考查方向的探究》也在《中学生数理化》上公开发表……

    高考临近,夏天也快来了。那个时候我们会沐浴阳光,长出挺拔的枝干和繁盛的枝叶。


    核心方法

    叙述之后,要有“道理”的总结,这个很多人都会,但不容易写好。原因在于脱离之前的内容,套上一个没有针对性的道理。

    道理的总结要有的放矢,紧扣主题内容。因为之前一直在求证答案,怀疑自己,最终坚定不疑,勇敢表达。所以,总结时可以这样说:“答案也不尽可靠,相信自己,独立思考,才能发现真相。”

    结尾回应开头,连缀画面,给人完整的印象。


    修改文



    我要长成一棵大树


    我永远记得两年前晚春时节的那个下午。


    那天阳光明媚,窗户尽开,教室里仿佛流动着一条温暖的河。每个人脸上都像带着某种渴望,渴望着夏天的来临,渴望着在青春的季节里长成一棵挺拔繁盛的大树。


    物理老师走上了讲台,拿出了一张试卷。像心有灵犀,同学们纷纷找出昨天的试卷,和老师沉浸在加速度、光学与电场的物理世界之中。物理老师不愧是学校的“十佳教师”,他声音富有磁性,思路清晰,讲解形象,一刻也不停地推动着你的笔在纸上疾行。借助老师的方法,之前错误的试题,再演算一遍,答案水落石出,疑惑一扫而空。


    时间飞逝,太阳落到了树梢上。试卷很快就要讲完了。


    突然,我手中的笔停了下来。根据老师的方法,最后一题我一步一步地计算,竟然出了错。


    我立马又进行了第二次核算,也不对。这该死的木头脑壳,我不禁责怪起自己。千万不能让同学们小瞧了我,我也可以做得更好。


    第三次核算,还是不对!我心头一阵紧张,难道是老师的方法有误?不会的,老师怎么可能出错呢!但我的眼光却不自觉地扫描试题的公式……有一个式子不符合牛顿定律,顺着它向上推导,我找到了这个漏洞的关键——有一个条件给错了。我兴奋得像捡到了宝贝,想立即和大家分享这个问题,但瞬间我又改变了主意。老师身经百战,同学高手如云,万一是我错了呢? 


    我又检查了一遍,那个条件的确错了。我望了望窗外,阳光藏到了大树后面,但它的光依然那般猛烈。


    我慢慢地举起了手,高高的,所有的人都看到了我,包括老师……


    那次举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答案也不尽可靠,相信自己,独立思考,才能发现真相。由此,我重新规划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课堂内,我积极发言,与同学老师辩论探讨,发出我自己的声音;课堂外,我把思考汇集起来,凝成创新的火花——数学小论文《玩魔方 学数学》在《当代中学生报》公开发表,我因此还收获了我人生第一桶金——200元稿费;物理小论文《平抛运动的规律及考查方向的探究》也在《中学生数理化》上公开发表……


    高考临近,夏天也快来了。那个时候我们会沐浴阳光,长出挺拔的枝干和繁盛的枝叶。



    修改总结

    文章的修改指导很难,难在对作文真正问题的洞悉和把握。很显然,这位同学还是掌握了写作记叙文的基本方法,比如,叙述清楚,内容连贯,叙议结合等。问题在于,记叙文的写作关键点并没有落实到位,比如主题和内容的一致性问题,重点内容的突出性问题,道理总结的针对性问题等等。


    修改时,我们调整了主题,使之与内容相符;重点内容通过设置情节的波折和心理细节描写,突出了“我”的性格形象;道理总结针对重点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丝丝入扣。


    找到真正的作文问题,才能真正地修改好作文。这是作文修改的要诀。



    想听彭老师将作文课吗?

    麦田老师的千聊直播间【彩虹花学苑】

    重磅推出名师课程!

    本周大咖邀请了彭治旗老师为大家带来

    《每一个孩子都是写作天才》


    第三课《读写结合,照亮写作之路》

    将于3月9日晚8:00开课哦!

    (具体听课方法请看今天的直播预告)

    名额有限,千万不要错过!


    麦田亲子屋优惠券

    最后一天发放中

    点击即可领取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亲子悦读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