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排行> 话题作文“幸福”的写作与讲评
  • 话题作文“幸福”的写作与讲评
  • 2023-05-10 14:56:27


  • 这次作文出现的基本问题

    1.结构问题。写议论文为什么先强调结构提纲?因为关系到一篇文章的谋篇布局,布局好了,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片段内部的写作了,这遵循哲学上的先整体再局部,先宏观再微观的思维方式。

    而且几个分论点应该在一个逻辑链条上铺开。


    最基本逻辑链条指什么呢?由主到次,由前到后,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显性到隐形,由自然到社会,由景到情,古今中外……


    提纲能看出一个人思维的广度、深度与灵活度。


    2.材料序列问题。不关是提纲有序列,片段内部也讲求序列。也得按照由主到次,由前到后,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显性到隐形,由自然到社会,由景到情,古今中外…...序列排列。这种方式符合我们普遍的认知规律和思维习惯。比如,周科分论点1“拥有一个简单专一的目标,是幸福的。”先例举“士兵们”再例举“光头强”就可能,如果倒过来一下,就符合由孩提世界到成人世界,由虚拟世界到现实社会这样一个思维链。而且光头强滑稽可笑,和士兵并列在一起有损士兵的光辉形象,使“士兵们”整肃威严的人物群像也变得滑稽可笑,。所以还得考虑换用其他格调相似的事例。只有这样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容易被阅读者接受。


    3.选材问题。关于“幸福”的材料千千万,可有的同学偏偏选俞伯牙钟子期,老太太卖伞两个事例,我知道她想材料创新,标新立异,但有明显的几个问题。第一,两材料与幸福的内在联系习作者并没有找到,好不容易造了一个扣“幸福“”二字的句子,又很牵强,是拉郎配似的生拉硬拽上去的。第二,都没有指出产生“幸福感”的理由,幸福来自什么,整个表述感觉很牵强,是往火坑里跳要把自己灭了的节奏。第三,通篇只有两例,讲了两个长故事,有以叙代议之嫌。


    4.文体问题。有的文体不明,前半部记叙,后半部议论。有的标题是描述式,完完全全的记叙文文体。有的故事内容很长,以叙代议,这就成了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的四不像文章。


    另外还有几大写作误区:

    误区一,以为堆积材料多,就丰富,就有说服力。其实缺少中肯分析的无序材料只是一堆无用的材料而已,既谈不上丰富,也谈不上说服力。


    误区二,过于拘谨放不开,给自己太多条条框框,似乎不是高大上的材料就没有格调。其实议论文最重要的是来源于心底的声音,要求真诚,真实,有温度感动人,读者才能悦纳。我最反对那种没什么内涵,却装腔作势的文章,我常常感觉被一群装腔作势的小孩子训斥教训着,听一群纯真的小孩打官腔装神弄鬼吓唬人,挺难受的,也很恶心。还有一种无病呻吟的那种,面目更可憎。还有一种给人高冷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你玩你的清高吧,与我有什么关系啊?这样的文字不可能产生亲切感。与其那样,还不如选自己熟悉的学过的事例,自己能把握得了的事例,可能更真实自然一些。


    误区三,以为广泛地用教学材料就可以了,把一干颁奖词式的材料一古脑往里面塞。其实这样用材单一,会让人感觉呆板。不仅分论点能看出一个人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活度,引用材料同样能看出一个人思维的灵活度广度和深度,还能看出一个人的阅读量,所以取材越广越好,否则会感觉举例呆板,思维狭窄。


    误区四,以为语言华丽,词藻堆积,把文章做得花团锦簇就好。殊不知只追求词语华丽,是以文害义。


    其它问题


    1. 林欣专谈“读书幸福”角度很小,很好展开。最好列举系列书目,列举读书的种种快乐来分析,才算落到实处,否则会流于泛泛而谈。


    2.弄一个古怪的名字,让人无所适从。家长“完成作业”周星驰“完成作业”就有幸福感,不如“完成任务”或“完成心愿”或“实现梦想”方能“幸福自来”来得自然亲切,否则就会节外生枝误导读者,给自己惹麻烦。


    3.逻辑漏洞。周科说“陶渊明过着慢节奏的快乐生活,相反,商人们不择手段追逐利益,生活节奏飞快无比,两小时前在北京,或许两小时后到了华盛顿。最后身心俱疲......幸福感全无”。这里商人们不择手段追逐利益,并不意味着他们都生活节奏飞快。


    优秀范文展示

    1.我和幸福之间只差宁静        高一四班高洁


    村上春树说:“我和幸福之间之差着一只猫。”我想,他所说的那只能发出夏末海浪“咕噜”声般的猫,就是我们心底的那份宁静。


    说到幸福,不得不提起白岩松所写的《幸福了吗?》,书中说,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标很物化:小康、翻两番,但到了最近十年,这些目标陆续实现,中国人逐渐发现,幸福并未如约而至,反倒是抱怨、不安、焦虑、甚至是暴力因子充斥在整个社会中。人们似乎除了幸福什么都有,掩卷沉思,不禁发问:幸福是什么?怎样才能幸福?


    幸福是什么?科学家说,幸福感是体内内啡肽的分泌。当你吃饭,享受按摩时,或是实现安全、爱、和尊严是需求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啡肽的分泌让你感知幸福。对于这点,我深信不疑。而当我翻阅各大词典时,他们对幸福的释义却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也恰好反应了人们只重视物质富足,而忽视精神愉悦的现状。


    其实,幸福就如作家王海鴒所说:“不是实物,不是状态,而是一种领悟。”是了,唯有心怀宁静,才能领悟幸福。现实中,我们常常被一些外物左右着心灵。为了票子、房子、车子,为了心中永不满足的欲望,我们奔忙不已,身心俱疲,却不知“忙”实为“心死”。生活中若仅剩“忙”字,哪有闲暇享受幸福,有心情享受幸福。


    心怀宁静,幸福自来。只有守住内心,弘一大师方能发出“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幸福领悟。只有宠辱不惊,豪放派词人苏轼方能活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我不禁感慨万千。《菜根谭》有言:“世人为荣利所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任世事变化无端,我心自有白云青山,这便是对幸福最美的诠释吧。


    但心怀宁静并不意味着不进取。心静,前行的脚步永不停止。我想到了被喻为“缅甸的甘地”的昂山素季。她脸上的皱纹见证了她对国家的付出,。昂山素季一生都在为国家而奔走忙碌,这样的忙碌是对理想的坚守,对灵魂的捍卫,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任世事变换无端,我心自有白云青山。我们和幸福之间,只差着心底的那份宁静。


    2.遇见也是一种幸福    高一四班刘宛轩


    幸福的标准千奇百怪,有的人认为拥有金钱即是幸福;有的人认为家人在身边即是幸福;还有的人追求真理是幸福。但我认为------遇见也是一种幸福。


    遇见许久未见的朋友是一种幸福。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忽然看见一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想必第一反应是吃惊,第二反应是激动开心。而且就算当时有一堆事情一堆作业在等着你做,你也会忍不住放慢你的脚步,和他闲聊一会,说说最近自己的生活,看看对方的变化,再互相嘲讽一下对方,才会恋恋不舍的挥手告别。而且心中的雾霾也因这次的遇见一扫而空。


    遇见一家自己喜欢的店是一种幸福,在那家店里推门而入时,先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桌椅装修,熟悉的老板和老板娘。吃着肚子里的是熟悉的味道,是一种记忆中常常出现的味道。而且每次放假去吃,热情的老板娘总会笑着说:“哟,又放假了。”总让人亲切而温暖。


    遇见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是一种幸福。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心情,都可以拿出来翻阅。心情好时读一读,又能从中发现新的东西,心情坏时读一读,似乎坏心情都被赶走,整个人都能静下心来。一本喜欢的书无论看多少遍,都不会觉得腻,只会对它的喜爱的程度更深。


    遇见一个喜欢的人是一种幸福。“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与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这一次次不同的遇见,无疑都是他们心中幸福的遇见。


    我相信人生是一场际遇,正如落叶遇见秋风,高塔遇见流云,我遇见你,遇见是一切开始,也是一种幸福。